孙武简介资料(孙武简介)
关于孙武简介资料,孙武简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孙武也就是孙子,出生于约公元前552年,字长卿,后人又尊称孙武子,齐国乐安人,汉族。
2、 公元前552年,即孔子出生的前一年,在齐国都城临淄以北的莒邑(今山东广饶县境内,李鹊东辛张村,与乐安邑为同一地面,也有人说是孙武是今山东滨州惠民县人),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
3、他就是被后世并称为山东文武两圣人之一的武圣,也称“兵圣”——孙武。
4、(孙武出生时姓田,后改姓孙。
5、为使称谓统一,书中统称孙武——编者注) 孙武的远祖其实既不姓孙,也不姓田,而是姓陈,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的后代。
6、 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领域包括今河南的东部及安徽的北部,国都在陈(今河南淮阳一带)。
7、始封之君是周武王的女 婿胡满,他是舜的后代,父亲是周武王时负责执掌陶器制作的“陶正”(官名)。
8、周王朝建立后,建立了数百个诸侯国,以屏卫周王室。
9、姜子牙被周武王分封到齐地,建立齐国。
10、胡满则被周武王分封到了陈。
11、此后,胡满因封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即姓陈。
12、 公元前527年,年仅25岁的孙武完成旷世圣书——《孙子兵法》。
13、 公元前707年,当陈国君位传至陈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
14、陈桓公的弟弟杀了兄长陈桓公,篡夺了君位,自立为王,史称陈厉公。
15、7年以后,陈桓公的儿子陈林又杀死了他的叔父陈厉公自立为陈庄公。
16、庄公在位7年,死后由其弟弟接位为陈宣公。
17、陈宣公立其长公子御寇为太子。
18、公元前672年,陈宣公的宠妃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19、为讨好宠妃,陈宣公废嫡立庶,杀死了太子御寇,另立宠妃生的儿子为太子。
20、公子陈完(字敬仲,生于公元前705年)是陈厉公的长公子,又是太子御寇生前的知己好友。
21、他预感到大祸即将殃及自己,甚至有生命危险,于是决定逃离陈国。
22、 离开陈国以后要投奔到什么地方,陈完早就有了打算。
23、他目睹在争霸中原的角逐中,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和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锐意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广纳人才。
24、于是,陈完毅然来到齐国。
25、 陈完到达齐国后,齐桓公见他仪表堂堂,言谈不俗,颇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且陈完又是陈国公子,虞舜之后,于是齐桓公打算聘他为客卿,也就是当齐桓公非齐裔的高级幕僚。
26、陈完谦逊地谢绝了。
27、齐桓公就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全国所有的手工制造业)的“工正”(官名)。
28、 陈完在齐国,讲仁守义,办事得体,表现出很高的道德修养。
29、有一次陈完在白天招待齐桓公饮酒,当喝到兴头时,天已经黑下来了。
30、齐桓公说:“点上灯继续喝!”这时陈完很恭敬地站起来说:“臣只知道白天侍奉君主饮酒,不知道晚上陪饮,实在不敢奉命。
31、”后人评价陈完这种做法时说:“用酒来完成礼仪,不能无限度地继续下去,就是义;陪君主饮酒完成礼仪后便不再使君主过量过度,这就是仁。
32、”这件事是陈完讲仁守义的很好体现。
33、 陈完在担任“工正”期间,不仅帮助齐国完成了“工盖天下”、“器盖天下”的争霸目标,还组织人编定了《考工记》一书。
34、由于陈完出色的工作和绝佳的人品,齐桓公便赐给他一些田庄。
35、陈完一则为了隐姓避难,二则为了表示对齐桓公赐封田庄的感激,三则当时陈、田二字的读音差不多,故以田为姓,改陈完为田完。
36、田完后来娶齐大夫懿仲之女为妻,家世逐渐兴旺起来,富贵盈门,成为齐国的望族。
37、田完死后,谥号敬仲。
38、 田敬仲完之子名穉孟夷。
39、田穉孟夷生湣孟庄。
40、田湣孟庄生文子须无,事齐庄公。
41、田文子须无生桓子无宇,亦事齐庄公。
42、田无宇承田氏家族尚武遗风,以勇武著称,力大无比,受到齐庄公的宠爱和器重,官至大夫,并被封采于齐国的莒邑(孙武出生地)。
43、田无宇有三个儿子:田开(武子)、田乞(厘子)和田(孙)书。
44、田开没有官职,是平民布衣,其一生主要活动在柏寝台,曾为齐景公登台而鼓琴,是齐国有名的“乐师”。
45、田乞为齐国大夫,先事齐景公,后为齐悼公之相。
46、其在政期间,向民众收取赋税时,故意用小斗;而在向民众放贷时,却故意用大斗,暗行德政于民,收取民心。
47、从此,田氏深得民众爱戴,“归之如流水”,田氏家族日益强盛。
48、田(孙)书即孙武的祖父,在景公朝官至大夫,后因景公赐姓孙氏,改姓名为孙书。
49、田(孙)书的儿子孙凭,即孙武的父亲,字起宗,在景公朝中为卿。
50、田无宇、田(孙)书、孙凭,祖孙三代同在朝中为官,且地位显赫,权倾一时。
51、 孙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祖辈都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家庭里。
52、 孙武到了吴国,被伍子胥引荐给吴王阖闾,通过斩姬练兵,取得了吴王的赏识。
53、在伍子胥,孙武的治理下,吴国的内政和军事都大有起色。
54、吴王极为倚重二人,把他们两人视为左臂右膀。
55、吴王读过《孙子兵法》,也想深入讨论。
56、一天,吴王同孙武讨论起晋国的政事。
57、吴王问道:“晋国的大权掌握在范氏,中行氏,智氏和韩,魏,赵六家大夫手中,将军认为哪个家族能够强大起来呢?” 孙武回答说:“范氏,中行氏两家最先灭亡。
58、” “为什么呢?” “根据他们的亩制,收取租赋以及士卒多寡,官吏贪廉做出判断的。
59、以范氏、中行氏来说,他们以一百六十平方步为一亩。
60、六卿之中,这两家的田制最小,收取的租税最重,高达五分抽一。
61、公家赋敛无度,人民转死沟壑;官吏众多而又骄奢,军队庞大而又屡屡兴兵。
62、长此下去,必然众叛亲离,土崩瓦解!” 吴王见孙武的分析切中两家的要害,很有道理,就又接着问道:“范氏、中行氏败亡之后,又该轮到哪家呢?” 孙武回答说:“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范氏、中行氏灭亡之后,就要轮到智氏了。
63、智氏家族的亩制,只比范氏、中行氏的亩制稍大一点,以一百八十平方步为一亩,租税却同样苛重,也是五分抽一。
64、智氏与范氏、中行氏的病根几乎完全一样:亩小,税重,公家富有,人民穷困,吏众兵多,主骄臣奢,又好大喜功,结果只能是重蹈范氏、中行氏的覆辙。
65、” 吴王继续追问:“智氏家族灭亡之后,又该轮到谁了呢?” 孙武说:“那就该轮到韩、魏两家了。
66、韩、魏两家以二百平方步为一亩,税率还是五分抽一。
67、他们两家仍是亩小,税重,公家聚敛,人民贫苦,官兵众多,急功数战。
68、只是因为其亩制稍大,人民负担相对较轻,所以能多残喘几天,亡在三家之后。
69、” 孙武不等吴王再开问,接着说:“至于赵氏家族的情况,和上述五家大不一样。
70、六卿之中,赵氏的亩制最大,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
71、不仅如此,赵氏收取的租赋历来不重。
72、亩大,税轻,公家取民有度,官兵寡少,在上者不致过分骄奢,在下者尚可温饱。
73、苛政丧民,宽政得人。
74、赵氏必然兴旺发达,晋国的政权最终要落到赵氏的手中。
75、” 孙武论述晋国六卿兴亡的一番话,就像是给吴王献上了治国安民的良策。
76、吴王听了以后,深受启发,高兴地说道:“将军论说得很好。
77、寡人明白了,君王治国的正道,就是要爱惜民力,不失人心。
78、”。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