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裹诗书债”的出处是哪里
“客裹诗书债”出自宋代丘葵的《雨后忆家》。
“客裹诗书债”全诗
《雨后忆家》
宋代 丘葵
客裹诗书债,人间骨肉情。
一春不相见,四月又还经。
梅雨年年事,田禽夜夜声。
直思到蒲节,方得侍亲庭。
《雨后忆家》丘葵 翻译、赏析和诗意
《雨后忆家》是宋代诗人丘葵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雨后忆及家乡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温馨家庭生活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
客裹诗书债,人间骨肉情。
一春不相见,四月又还经。
梅雨年年事,田禽夜夜声。
直思到蒲节,方得侍亲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雨后\"为背景,以\"忆家\"为主题,将作者身在外地的客居生活与对家乡的思念融合在一起,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亲情和家庭温暖的追忆和向往。
首句\"客裹诗书债,人间骨肉情\"表达了作者身为客居他乡的人,背负着文化传承的责任,同时又怀念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诗书债\"意味着作者身负学识和文化的债务,强调了他对于文学知识的追求和承担。\"人间骨肉情\"则是指作者对亲人之间深厚的亲情和亲密关系。
接下来的两句\"一春不相见,四月又还经\"描绘了作者与家人的长时间分离与重逢。作者可能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与家人分隔数月,这种长时间的分离增强了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四月又还经\"暗示着四月是一年中春天的时节,也是作者与家人相聚的时刻,让人感受到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和希望。
\"梅雨年年事,田禽夜夜声\"这两句表现了家乡的自然景象,通过梅雨和夜晚的田禽鸣叫声,展示了家乡的常态和气息。\"梅雨年年事\"暗示着梅雨是家乡的常态,而\"田禽夜夜声\"则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自然的声音,更加强调了家乡的存在感。
最后两句\"直思到蒲节,方得侍亲庭\"表达了作者对重逢的渴望和对家庭生活的向往。\"蒲节\"是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这里用来象征家庭的团聚和温馨。\"直思\"表示作者一直怀念和思念家人,希望能够回到家中,享受家庭的温暖和陪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雨后的情景和对家乡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家庭温暖的向往之情。通过自然景象和家庭情感的结合,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亲情和家庭的珍视,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